行業資訊
2017-05-06 城市設計者的道德實踐
城市設計是一種倫理活動( ethical activity),城市設計關切諸如社會正義(socialius-.tice)和社會平等(social equity)等特殊價值。 城市設計作為具有強烈實踐品格的社會活動,實踐者應具有何種超越一般功...
閱讀全文2017-05-05 公共價值領域的社會文化內涵
城市設計何以能透過城市建設環境的形塑影響人的行為模式和社會生活? Dear和Wolch(1989)指出社會與空間的三重關系: (1)社會關系是通過空間建構的(constitutedthrough space),如場地特征可影響聚居的形態。 ...
閱讀全文2017-05-05 地方認同
城市建設環境除了具有物質屬性,還具有心理屬性和社會屬性。城市空間滿足人們的使用,同時,也正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感受才賦予城市空間以意義。這種意義主要指城市空間的領域感、認同感以及歷史文脈。建設環境的公共價值領域具有何種意義?我們應從社...
閱讀全文2017-05-05 具有“地方特質”的公共價值領域
具有意義的公共價值領域如何從城市環境(景觀)中形塑出來,其人文動因為何?是我們關心的議題。人與環境關系到地方認同的建構,為我們提供一個初步的理匡架。建設環境公共價值領域形塑的人文歷程基本可分成三個階段。 ①人文景觀勾,自然地理環境的變遷,經...
閱讀全文2017-05-05 公共價值領域的政治民主內涵
城市建設環境除了是滿足市民遮蔽、安全、活動以及精神(審美)需求的實質空間,它更是表現市民價值觀的社會空間,也是社會結構中擁有不同位置與利益的團體彼此相互逐的場所。正如列斐伏爾所說:空間是政治的。 建設環境公共價值領域的政治內涵體現在市民(民...
閱讀全文2017-05-04 人的需求與城市空間的關系
人的需求是人的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產物。生存需要首先是源于人的生理需求,源于人的生存的客觀需要。人的需求是人在一定自然環境中產生的。這些自然的因素包括土地、陽光、空氣、水源等。自然環境決定和影響著人們的需要。同時,人的需求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
閱讀全文2017-05-04 公共價值領域的物質功能內涵
城市建設環境首先是市民生活、生產的物質載體,整個社會的良性運行必須有一個機能完善的物質空間環境。建設環境是經由人的設計建造活動而產生的,因此建設環境具有人的主體化特征,這是建設環境與自然環境的本質區別。 建設環境的公共價值領域是社會公眾意愿...
閱讀全文2017-05-04 道路交通
城市道路交通環境不僅是重要的公共空間,而且涉及社會公眾能否公平享有可達性權利的建設環境。在小汽車使用對城市環境的強烈沖擊下,城市道路交通模式偏向于促進機動化,形成大街廓、寬馬路,中央隔離帶,對普通市民,尤其是弱勢群體造成公。 城市道路交通環...
閱讀全文2017-05-04 土地使用
土地使用是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關注的核心問題,一切城市空間三維形態都基于土地使用的二維層面。土地使用性質(功能布局是否合理)、開發強度、交通流線組織,直接影響到城市運營的效率和城市環境質量,這與市民的公共利益休戚相關。土地的使用性質與開發強度...
閱讀全文2017-05-03 組成環境公共價值的五部分的意義
土地使用、道路交通、城市公共空間系統、城市公共意象與城市歷史文脈,作為建設環境公共價值領域系統的五個主要組成部分,對于滿足社會公眾的公關利益需求有各自不同層面的公共價值。 其中,土地使用對公眾的價值是根本和決定性的,不同的土地使用模式容納不...
閱讀全文2017-05-03 城市公共意象
林奇指出,清晰的城市是易于知覺和想象的城市,有著明確的限定,易于識別且具有清晰的知覺結構。在某種程度上,閱讀或理解某個城市因人而異,然而一個結構清晰的城市卻應當是人們能擁有共同意象的城市。城市設計的關注點之一正是這個共享的意象。林奇談到:似...
閱讀全文2017-05-03 城市歷史文脈
所謂文脈( context) -詞,原指文學中的上下文,在更廣泛的意義上,引申為一事物在時間或空間上與他事物的關系。城市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總是處于一定空間脈絡,關聯于周邊的物質結構,若此種空間結構是具有特定歷史意義的,則可稱為歷史文脈。 ...
閱讀全文2017-05-03 城市公共空間
城市公共空間是城市公共生活最重要的場所,包括外部公共空間、內部公共空間和準公共空間。本書主要研究城市外部公共空閏,即建筑實體之間存在的開放空間體一城市居民進行公共交往活動的開放性場所。具體如街道、廣...
閱讀全文2017-05-02 “公共性”的論爭
現代社會究竟如何劃分公與私的界限?從問題史角度來看,公與私向來構成人類社會中相當核心的一組差異,無論在思想理論或行動實踐上都極富辯證意味,因此不少學者皆強調此一區分的不確定性或局限性(顧忠華,2000)。集體性( collectivity)...
閱讀全文2017-05-02 批判性的“公共領域”
公共領域的社會政治學理論試圖厘清社會生活中國家(政府)一社會一市場的關系,以批判性地建構市民社會為理論旨趣。德國社會學家哈貝馬斯于1962年出版的《公共領域的結構變遷》曾對公共領域深入論析。哈貝馬斯提出公共領域作為公共性具體實踐的場域,是公...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