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2025年專項債支持領域及縣級項目謀劃重點解析
一、專項債支持領域
2025年專項債投向領域在延續傳統基建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擴容,具體包括以下方向:
新型基礎設施(占比約30%):
數字基建:5G基站、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節點等。融合基建:智慧交通(如車路協同)、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高速公路、機場安全升級)等。綠色基建:分布式智能電網、氫能儲運設施、固廢資源化利用等。
城市更新與民生補短板: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數字化改造、地下管網更新等。應急醫療設施(如縣級疾控中心P2實驗室)、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基地、社區嵌入式養老托育設施等。
鄉村振興戰略(重點縣域方向):
高標準農田建設(畝均投資標準提高至3000元)、縣域冷鏈物流網絡、數字鄉村政務平臺等。農村供水保障、污水垃圾處理、農業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
生態環保治理:
流域綜合治理(含碳匯交易回報機制)、EOD模式(環境治理與康養旅游捆綁開發)、礦山生態修復等。
新興產業與安全能力建設:
支持前瞻性產業基礎設施,如低空經濟、量子科技、北斗衛星應用等。新增領域:收購存量商品房、盤活閑置土地、省級產業園區智能化升級等。
禁止類項目:樓堂館所、形象工程、一般競爭性產業項目、非保障性住房的房地產開發等。
二、縣級項目謀劃重點
縣級項目需結合地方資源稟賦和政策導向,聚焦以下方向:
重點領域選擇:
農業農村:優先謀劃高標準農田配套灌溉系統、冷鏈物流產地倉、農村電商物流中心等項目。生態環保:縣域流域治理、農村污水集中處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社會事業:縣域醫療能力提升(如鄉鎮衛生院改造)、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
收益增強策略:
捆綁開發:如農田水利項目與農業產業園捆綁,通過土地溢價和產業運營收益平衡資金。資源置換:利用項目周邊廣告位、充電樁特許經營權等拓寬收入來源。財政補助兜底:對收益不足部分,提前規劃財政補助資金納入預算。
合規性設計:
確保土地手續完備(用地預審與規劃選址意見書),并通過財政承受能力論證(一般預算支出占比≤10%)。
三、申報流程與關鍵節點
項目儲備階段:
謀劃篩選:縣級部門對照政策篩選項目,9月底前完成第一批儲備庫建設。前期準備:完成可研批復、用地預審、環評等手續,同步編制《實施方案》《財務評價報告》《法律意見書》。
申報入庫流程:
雙系統填報:通過財政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系統”和發改委“國家重大項目庫”同步提交,需確保信息一致。省級審核:非試點地區需經省級發改、財政聯合審查;試點地區(如廣東、浙江等11省市)可“自審自發”直接備案。
發行與監管:
材料要求:包括項目收益測算(覆蓋倍數≥1.2)、資金平衡方案、財政評審報告等。時間節點:3月、6月、9月、11月為集中申報期,需提前3-6個月準備材料。
特別提示:2025年專項債資本金比例上限提升至30%,縣域可重點利用該政策降低融資壓力。
總結
縣級項目需緊扣政策支持的鄉村振興、生態環保、民生補短板領域,強化收益自平衡設計,并提前完成合規性手續。申報中需注意試點地區“自審自發”政策優勢,非試點地區則需緊密對接省級部門。建議結合地方特色謀劃標志性工程(如“高標準農田+智慧農業”),提升項目競爭力。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