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沈陽地下綜合管廊預計9月底實現全線貫通 12月底試運營
悶熱、潮濕……穿行在沈陽市地下綜合管廊(南運河段)工程文藝路與小南街附近地下施工現場,盡管是在10余米的地下,施工現場與沈陽市地表的高溫潮濕天氣仍不相上下。在這里,廣大施工者堅守一線,為沈陽市首個進入執行階段PPP項目地下綜合管廊工程的早日貫通貢獻著力量。
沈陽地下綜合管廊(南運河段)工程:西起南運河文體西路,終點位于和睦公園南側,干線全長12.6公里,管廊采用內直徑5.40米鋼筋混凝土結構,是國內首條采用盾構法施工并貫穿老城區的地下綜合管廊。
管廊內將涵蓋電力、通信、給水、中水、供熱、天然氣六大類入廊管線
將有效解決市內城區反復開挖路面、架空線網密集、管線事故頻發等問題
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觀、促進城市集約高效和轉型發展
精細施工管片之間無縫銜接
8月14日,記者走進沈陽地下綜合管廊(南運河段)項目文藝路與小南街附近地下施工現場,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東北公司是承建小南街至大南街之間先盾后井和廊體內分倉二襯結構工程的施工單位。
在項目經理張學良的引領下,記者沿著貫通的管廊逐步深入,管廊內偌大的空間盡收眼底,一排排管片整齊有序地安裝在管廊的圓壁之上,施工之精細,以至于兩個管片之間的縫隙都很難發現。“管廊每一個管片是1.2米寬,每個管環需要6片這樣的管片。”項目經理張學良邊介紹邊用手機記錄著施工細節。
精細設計六個隔倉六大類管線
“盾構管廊內徑為5.4米,我們要進行廊體內分倉二襯結構施工,通過支設模板和鋼筋綁扎以及混凝土澆筑,把圓形管廊從水平中間一分為二,上部再進行中間隔墻砌筑形成兩個單元倉,單洞管廊形成三個倉,雙向管廊分成包括‘熱力艙’‘天然氣艙’‘水信艙’‘電力艙’‘緊急逃生通道’等六個隔倉,涵蓋電力、通信、給水、中水、供熱、天然氣六大類入廊管線。”中建八局東北公司項目總工高琳說。
高琳說,這次在沈陽地下綜合管廊(南運河段)工程施工中,為了以最佳的技術方案保證分倉二襯結構的順利進行,他和技術部的同事們經常研究探討到深夜。
精細排期24小時倒班確保工期
“僅這個施工段,我們地上地下就有120多人在工作。”中建八局東北公司項目書記張新橋告訴記者,為了保證今年底管廊試運營,現在沈陽市地下綜合管廊(南運河段)工程采取24小時倒班施工,全面發揚“令行禁止,使命必達”鐵軍精神,扎實開展“鐵軍杯”勞動競賽,營造“誰英雄、誰好漢,管廊建設比比看”的勞動氛圍。
截至目前,工程全線共有26個井位完成主體結構施工,1個井位進行土方開挖施工,1個井位進行主體結構施工。文體西路橋北至南湖公園(D1-D2)區間右線、青年公園至萬柳塘公園(D3-D4)區間左右線、萬柳塘公園至萬泉公園(D4-D5)區間左右線、萬泉公園至航空城(D5-D6)左右線、航空城至和睦公園(D7-D6)左右線盾構區間已實現洞通。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