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2025第三批超長期特別國債申報的具體流程是怎樣的?
根據2025年第三批超長期特別國債申報的最新政策要求及各地實踐經驗,申報流程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具體操作要點如下:
一、前期準備階段(申報前3-6個月)
項目篩選與儲備
需確保項目符合"兩新"(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或"兩重"(重大戰略、安全能力建設)支持方向,優先選擇前期手續完備(用地預審、環評、能評等"七件套"審批文件齊全)的項目。新開工項目需在2025年底前啟動,投資完成度低于80%;在建項目需明確2025年建設計劃。建議通過"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完成項目入庫,生成唯一項目代碼。
資金拼盤方案設計
中央資金占比≤60%,地方配套20-30%,企業自籌10-20%,需提供銀行授信函或財政承諾函。需明確資金閉合性,避免依賴單一來源,建議結合專項債、政策性貸款等多元融資。
二、申報實施階段(2025年4-8月)
線上申報(5-6月)
建設內容與規模(需與可研報告一致)總投資及資金來源(需體現國債資金占比)項目代碼及審批監管平臺信息登錄"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http://kpp.ndrc.gov.cn),錄入項目基本信息,包括:上傳基礎材料:立項批復、環評文件、設備清單對比表等。
線下材料提交(6-7月)
醫療設備需衛健委審批意見交通項目需路網規劃文件消費品項目需回收企業資質證明。項目必要性(結合國家戰略需求)技術方案(新舊設備參數對比、國產化率≥80%證明)經濟效益測算(IRR、投資回收期等)社會效益量化(節能減排量、就業帶動人數)準備《資金申請報告》核心內容:附專項材料:
三、審核階段(7-8月)
合規性審查
核查是否重復申報專項債/中央預算內投資驗證項目是否符合《兩新支持目錄(2025版)》。
技術評審
重點評估設備技術先進性(需提供專利或第三方鑒定)驗證實施主體資質(如醫療項目需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資金閉合性審查
核查地方配套資金到賬情況審計自籌資金來源合法性。
四、資金下達階段(8-9月)
結果公示
7月下旬公布評審結果,8月底前簽訂資金協議。
資金撥付
首期撥付70%(需按月提交建設進度報告)尾款30%驗收后撥付(驗收標準含設備聯網率、數據平臺上線等)。
關鍵風險提示
禁止性規定:嚴禁虛報國產化率、偽造采購合同、重復申報中央資金。動態調整:申報期間需關注政策補丁(如細分領域負面清單)。后續管理:獲批項目需每月在項目庫更新進度,挪用資金將列入失信名單。
建議項目單位結合屬地發改部門組織的專題培訓(通常在申報啟動前1個月開展),獲取屬地化申報模板與政策解讀。對于首次申報單位,可參考2024年寧波科豐燃機熱電項目等成功案例的申報框架。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