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高標準農田建設八大核心要素提升農業效率的實用指南
高標準農田是田塊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節水高效、農電配套、宜機作業、土壤肥沃、生態友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穩產高產耕地。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的八要素包括以下方面。
田:農田是農業生產的重要載體。通過合理歸并和平整土地、坡耕地田坎修筑,實現田塊規模適度、集中連片、田面平整,耕作層厚度適宜,山地丘陵梯田化率提高。
土:土壤是農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通過培肥改良,實現土壤通透性能好、保水保肥能力強、酸堿平衡、有機質和營養元素豐富,著力提高耕地內在質量和產出能力。
水: 水是農業的命脈,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通過加強田間灌排設施建設和推進高效節水灌溉等,增加有效灌溉面積, 提高灌溉保證率、用水效率和農田防洪排澇標準,實現旱澇保收。
路:田間道路是機械化作業的基本前提。通過田間道和生產路建設、橋涵配套,合理增加路面寬度,提高道路的荷載標準和通達度,滿足農機作業、生產物流要求。
林:農田林網、岸坡防護、溝道治理等農田防護和生態環境保持工程是農業防災減災的重要生態屏障。通過農田林網、岸坡防護、溝道治理等農田防護和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建設,改善農田生態環境,提高農田防御風沙災害和防止水土流失能力。
電:必要的輸配電設施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保障。通過完善農田電網、配套相應的輸配電設施,滿足農田設施用電需求,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效益。
技:科技進步是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通過工程措施與農藝技術相結合,推廣數字農業、良種良法、病蟲害綠色防控、節水節肥減藥等技術,提高農田可持續利用水平和綜合生產能力。
管:建后管護是確保建成的高標準農田長久發揮效益的關鍵。通過上圖入庫和全程管理,落實建后管護主體和責任、管護資金,完善管護機制,確保建成的工程設施在設計使用年限內正常運行、高標準農田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
實現高標準農田建設八個方面的目標,主要通過開展田塊整治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農田輸配電工程、農田地力提升工程及其他工程到達高標準農田“四高”,農田質量高(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產出能力高(一般產能提升10%~20%),抗災能力高(大災少減產、小災不減產、無災多豐產),資源利用高(土、水、肥、藥利用率明顯提升)。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