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海綿城市建設在城市道路設計中的應用及要點
新時期的社會環境下,各地城市想要獲得更好形勢的發展,需要著重在市政道路上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與建設,從而提高城市道路的暢通性,促進城市交通的便利性,從而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但在現階段我國市政道路規劃建設中,還面臨著諸多的不足。基于此,本文主要對海綿城市建設在城市道路設計中的應用及要點進行分析,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給行業內人士以借鑒和啟發。
關鍵詞:海綿城;城市道路設計;應用;要點
引言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在市政道路設計中應用“海綿城市”理念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穩定性,保證城市系統的正常運轉,還可憑借“海綿城市”設計理念,開辟新型設計道路,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率,幫助城市提升對極端天氣的抵御能力。
1我國市政道路設計現狀
我國市政道路設計現狀主要涉及到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在規劃市政道路時未全面考慮相關問題。我國市政道路設計現狀之一是在規劃市政道路時未全面考慮相關問題。對施工路段周邊情況的全面考察分析,是設計市政道路十分關鍵的環節。根據對施工路段的地勢地貌來分析建設市政道路在后期的開挖階段與施工途中是否會有一些不利影響因素,如形成土質層的崩塌或是引發地質災害等情況。其次,也要全面考慮市政道路在建設期間潛在的困難,具體列出形成建設難題的原因,并經過科學性的分析,作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可以結合市政道路施工項目的自然條件,來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合理的規劃策略,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施工成本。其次是嚴重的徑流污染。我國市政道路設計現狀之二是嚴重的徑流污染。路面徑流污染是城市當中地表徑流污染的主要來源,僅次于農業地表污染,可以稱得上第二大類地表污染源。除了對環境有害的一些重金屬、碳氫化合物以及一些其他污染物,道路徑流中還包含這樣的一些污染物,比如,來自汽車的廢油以及行人丟棄的廢物等,這些污染物會從庭院以及其他開放區域中被沖走,成為街道中的一些碎屑、殘渣以及污染物,最終會在雨水的沖刷作用下遷移到其他水環境中,從而對其他水源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在生態敏感的保護區以及重要的水源保護區,必須充分考慮道路污染物對水質以及生物帶來的潛在威脅。
2海綿城市建設在城市道路設計中的應用及要點
2.1完善“海綿城市”設計體系
海綿城市建設在城市道路設計中的應用及要點之一是完善“海綿城市”設計體系。要想在市政道路設計中應用“海綿城市”設計理念,相關人員應該按照《室外排水設計規范》和《城市暴雨強度公式編制和設計暴雨雨型確定技術導則》的相關規定,結合區域間的降水特征,完善“海綿城市”設計體系,以下對其提出相關建議:第一,“海綿城市”設計體系的構建,是保證“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在市政道路設計中良好應用的關鍵,相關設計負責人應該對市政道路設計環境進行充分的掌握,采用相關的勘察技術調查和獲取市政道路設計因素,詳細構建“海綿城市”設計體系,并設計體系中細化分布設計環節;第二,相關人員還應該在“海綿城市”設計體系的構建基礎上,為設計人員布置市政道路設計任務,細化落實“海綿城市”設計體系中的相關內容,保證“海綿城市”設計體系的應用有效性。
2.2深化“海綿城市”設計層面
海綿城市建設在城市道路設計中的應用及要點之二是深化“海綿城市”設計層面。 “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應用具有著深遠的影響,也能夠極大的促進我國城市建設水平的提升。為了全面推動“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應用進程,應該著力深化“海綿城市”設計層面,以下對其提出相關建議:第一,政府相關部門應該以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為指導,在“海綿城市”設計理念的全面推廣過程中,引導相關設計、施工部門最大限度的保護原有河流、濕地、坑塘、溝渠等“海綿體”不受開發活動的影響,為“海綿城市”理念在城市建設中應用優勢的全面發揮奠定基礎;第二,市政道路給排水工程的相關部門還應該在設計過程中對實際建設中已經被破壞的“海綿體”,采取物理、生物和生態等相關手段進行恢復。例如,部分區域中公園污水系統破損嚴重,導致公園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對水質的影響較大,在海綿城市改造工程中,一方面可以改造地下雨污水管,更換破損管道,疏通淤塞部位,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低影響開發技術手段,讓公園綠地這塊“海綿體”更厚,承載和凈化更多的水。
2.3遵循對具體目標的定位原則
海綿城市建設在城市道路設計中的應用及要點之三是遵循對具體目標的定位原則。在前期的設計與后期的建設過程中,要根據市政道路周邊的地理環境,來合理擬定出具體的規劃方案。另外,作為市政道路的設計人員與建設施工負責人,還應積極展開對城市規劃的前瞻性了解,以對道路建設做出更為合理的定位與實用且實全性的節點設計;第四是要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例如,在市政道路中必要的斑馬線或是道路中的人行道等,對其寬度范圍的科學性設計與實施,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時,也要盡量考慮到人們通行時的舒適感。
2.4道路設計
海綿城市建設在城市道路設計中的應用及要點之四是遵循對具體目標的定位原則。城市道路由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組成。在車行道的設計中基本會采用非透水性道路施工的手法,但是這樣的工藝很有可能導致道路表面的滲水能力不足,在雨水季節甚至會造成積水,影響車輛的正常行駛。而通過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能夠很好的控制這類問題。例如,在車行道的設計中相關人員可以挑選質量上佳、具備良好滲水能力的瀝青混凝土作為主要材料,并鋪設于道路的上面層部分,下面層的部分則需要挑選不具有滲水性的材料,防止影響地基的穩固性。在上下面層中間要設置導流層將雨水集中到盲溝,盲溝導入道路周邊綠化帶,從而促進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在引流的設計方面,工作人員需要注意根據地質特點與實際需要控制坡度的范圍,一般情況下,需要保持在0.3%~1%之間。人行道的主要作用在于方便人們的步行,也已經成為市政道路工程中重要的環節。運用海綿城市的理念,可以進一步改善人行道的設計,提升人們的出行質量,同時能夠增強雨水等資源的利用率。在人行道設計的過程中通過采用滲透性鋪裝材料增強市政道路的滲水能力能有效的減少和避免路面出現積水的問題。并且還能對道路的溫度與濕度進行調控,進而有效提升我國城市建設質量,促進城市化的發展。
結語
總之,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給排水項目的設計對于我國城市建設水平的改善與提升有著重要意義。設計人員需要在該方面加大重視程度,并在充分了解海綿城市理念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運用有效的海綿設計手段,實現我國城市建設質量的提升。(齊昊 寇思琪 大連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遼寧大連 116011)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