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項目謀劃的主要原則有哪些?
項目謀劃應遵循市場客觀規律,符合政策規劃要求,堅持技術安全可靠,確保要素供應保障,追求管理運營高效,努力實現合理的經濟社會效益。
——市場需求有效。市場需求是項目的前提,只有存在有效需求,才能保證項目未來能夠持續順利運營。對于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項目,必須考慮項目的市場前景、競爭格局和發展形勢,在傳統產業日漸飽和、新興產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項目謀劃要合理布局、錯位發展,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對于社會民生類項目,必須以人民為中心,從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出發,立足需求分析,圍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思考。
——技術安全可靠。當今世界科技進步和產業革命加速推進,以核聚變、常溫超導和ChatGPT為代表的新技術突破將極大地改變社會生產生活方式,推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市場不斷涌現。正如iPhone的橫空出世不僅顛覆了傳統手機行業,也誕生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顛覆了計算機、短信、游戲乃至出租車等諸多行業。但是并不是所有技術都能夠成功地得到應用,順利地轉化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商品或服務。如1976年問世的協和飛機,最大飛行速度可達2.04馬赫,是波音、空客等商業飛機的2倍左右,具有明顯的速度優勢,深受紐約-倫敦等長途航線旅客歡迎。但由于價格高、油耗高、噪聲大,只運營了短短的27年,在2000年7月一次死亡113人的唯一重大安全事故后,被永久停飛。開展項目謀劃,必須要從項目有效運營的邏輯出發,尊重科學、尊重市場,分析技術可靠性、安全性和經濟性,保證項目謀劃基礎可靠。
——要素資源保障。項目能否落地實施需要多重外部要素資源保障,不僅包括土地、水資源、能源、原材料和主要零部件的供應數量、質量品位、價格和交通運輸等硬件保障,還包括勞動工人、科技資源、技術創新、金融信貸、營商環境等軟件保障。在產業逆全球化、糧食能源安全、綠色低碳發展、“雙碳”戰略目標背景下,還需要重點關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資源環境承載力約束等因素,包括核心關鍵技術來源、重要裝備、主要原料和零部件供應,以及能耗、水耗、碳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單位土地產出效益等。在各地實踐中,經常有大量項目因為土地涉及耕地紅線、排放環保要求,或是關鍵技術來源難以落實、資金籌措方案難以操作,或是存在重大社會風險、民間強烈反對等種種原因,項目難以落地實施。
——投資回報合理。項目要得以落地實施并持續運營,需要有效的融資安排,以籌措足夠的資金。投資要求具有一定的財務效益作為投資的回報,而且要求體現“風險回報合理”,即高風險、高收益,低風險、低收益。對于政府投資項目,更多關注項目的外部效益,包括增加勞動就業,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改善生態環境、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條件。開展項目謀劃,必須從經濟、社會、生態等多重角度考慮,對項目做出科學研判,遴選有合理回報的項目予以推進。
——運營管理高效。項目的推進落實、建設運營要有一個良好的運營模式和有力的管理支撐,在項目謀劃階段就需要提前考慮,包括融資方式、資金結構、管理團隊、運營模式等,分析市場化運營的可行性和利益相關方的可接受性,提出運營服務方案和運營組織方案。對于沒有收入來源的項目,要開展資金平衡分析,提出項目建設期和運營期的資金來源方案,確保項目經營的可持續性。對于具有一定經營收入的政府投資項目,要積極探索市場化的融資模式。除了政府提供必要的建設資金以外,充分利用社會資金解決資金缺口和不足,提高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水平。
——政策規劃符合。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具有決定性作用,政府通過發展規劃導向和財政、金融兩大工具有效引導社會投資。項目謀劃要符合國家和地方相關政策規劃,必須關注國家重大戰略、區域發展、產業規劃、金融財政政策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關政策規劃,特別是相關政策約束包括區域限制、行業限制、產能限制、用地用海條件、排放標準、安全規范等。安全保障方案要明確安全生產責任和應急管理要求,強化運營單位主體責任,落實政府監管要求。
基于以上6個方面,形成項目外部風險三角圖和項目內部風險三角圖。其中項目外部風險,主要包括政策規劃符合性、資源要素保障性、項目需求有效性;項目內部風險主要包括工程技術可靠性、運營管理高效性、投資回報合理性。任何一個方面出現問題,都會影響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和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全面分析項目潛在的各種風險,制定有效的風險應對措施,切實降低風險不利影響,將風險控制在可控的范圍內。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